

【概要描述】聚焦四川農業農村綠色高質量發展、西南地區現代農業發展和鄉村振興重大需求,農科中心將圍繞都市農業、智慧農業、功能農業、循環農業、生物安全等學科方向以及構建高端農業智庫、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等重點任務,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農業科技創新高地和“農業硅谷”。
【概要描述】聚焦四川農業農村綠色高質量發展、西南地區現代農業發展和鄉村振興重大需求,農科中心將圍繞都市農業、智慧農業、功能農業、循環農業、生物安全等學科方向以及構建高端農業智庫、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等重點任務,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農業科技創新高地和“農業硅谷”。
在興隆湖畔的
國家成都農業科技中心臨時辦公區樓下
6米長的“集裝箱”里
正在進行水稻人工光無土栽培實驗
這就是縮小版“智能LED植物工廠”
紅藍色交替的彩色LED光源
模擬太陽光譜
為水稻生長提供著人工“小太陽”
以滿足水稻的光合作用
通過“科技+農業”
打造高效、綠色、節能的智慧場景
據悉,目前國家成都農業科技中心一期建設已基本完成,科研團隊預計將于6月底入駐新建辦公區。未來,將構建從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關鍵技術研發到產業化的新型產學研一體化創新機制,創造走進千家萬戶的都市現代農業新場景。
“農業硅谷”建設進度達99%
智能設備把關農作物生長
耦合未來感與現代感的“植物工廠”背后,是國家成都農科中心深耕農業科技的創新領域,該中心一期選址成都科學城鹿溪智谷核心區,是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與成都市政府共同打造的國家級科研平臺,分為創新核心區和都市農業試驗示范基地兩個部分,目前整體建設進度已達99%。
聚焦四川農業農村綠色高質量發展、西南地區現代農業發展和鄉村振興重大需求,農科中心將圍繞都市農業、智慧農業、功能農業、循環農業、生物安全等學科方向以及構建高端農業智庫、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等重點任務,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農業科技創新高地和“農業硅谷”。
“包含都市農業研究中心、垂直農業研究中心、智慧農業研究中心、生物質能源中心、動物科學中心、企業研發中心、綜合服務中心、研究生公寓、博士后公寓和院士工作站等功能設施。”國家成都農科中心主任、中國農業科學院都市農業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楊其長介紹,國家垂直農業中心是國際上第一棟真正意義上的垂直農業大樓,垂直農業將顛覆傳統種植方式。
什么是垂直農業?是一種在人工構筑的多層建筑空間內通過模擬與創造農業生物的生長環境,實現動植物周年連續生產的高效農業系統。在多個垂直疊高空間內,采用LED光源提供光照,自動化水培或霧培系統為植物提供養分,并智能調節空氣溫度、濕度和二氧化碳等環境要素,從而實現全年可不間斷生產,一年四季都能隨心所欲地安排生產計劃,所有產品都是“應季”作物。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和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計算每種植物的最佳環境和營養需求,并通過智能控制系統進行精準調控,實現單位農業資源的最大化產出。
“這種農業模式的核心目的是以更少資源生產更多的農產品。國家垂直農業中心投入使用后,將實現從播種到采收全過程機械化、自動化以及智能化,并通過將系統內部的固液廢棄物進行資源循環利用以減少環境承載壓力。”楊其長對垂直農業技術充滿信心,隨著技術發展,未來,或許在城市內部的樓宇空間都有可能成為蔬菜瓜果等食物的生產場所,就近生產就近銷售,減少長途運輸成本和碳排放。
兼具“趣味性”和“實用性”
以都市農業促進城鄉融合
科技,不僅改變農業生產模式,也賦予農業更多功能性定義。在國家成都農科中心,都市農業是為服務成都科創中心功能定位而創立的新興產業,它不僅具備傳統農業種植的經濟價值,還能充分利用城市碎片化空間,為城市居民提供可觸、可感、可食用的安全農產品,讓農業兼具“趣味性”和“實用性”。
“安全的食品、良好的生態居住環境,以及貼近自然的生活方式成為城鎮居民新需求,都市農業就能很好地滿足這種需求。”在楊其長看來,以都市農業為載體,推動城鄉融合就是路徑之一。國家成都農科中心一期即將投入使用,屆時,楊其長帶領的都市農業研究所將成為第一批入駐的農業科研團隊。
“實現在城市空間處處能看見農業要素,比如在居民家里、在社區、在學校、在城市公共空間等場所種植農作物。”楊其長做了設想與嘗試,他把農作物種植搬進家里。在自家的陽臺上,他種植了兩桶無土栽培韭菜,10天左右澆一次水,10多天就可以收割一次。韭菜與傳統農業生產的韭菜無異,但培養桶里藏著都市農業的小技術。如今,讓“微型植物工廠”走進家庭,創造充滿未來感與現代感的都市農業形態已成為楊其長團隊一個現實的研究方向。
“可以通過售賣農作物半成品的方式推廣都市農業。”楊其長說,拿韭菜舉例,農民可以通過賣出韭菜根給盆栽韭菜企業,再由企業將盆栽韭菜推廣到城市家庭,農民每畝地的收入可能會突破1萬元甚至數萬元;再比如,農民為城市居民培育快要結果的番茄、黃瓜甚至果樹等半成品,每畝地的收入也會在數萬元。都市所的研究團隊正在研發各種無土栽培技術,為實現城市融合提供技術服務。“這種模式可以借助現代化的營銷手段進行多渠道售賣,比如線上預訂,由此推動城鄉聯動,促進鄉村振興。”
據悉,為服務鄉村振興,助力農業搭上科技的“順風車”,國家農科中心已成立服務全川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搭建新型政產學研深度融合平臺,打造全川農業科技創新服務體系,組建農業頂級“智庫”。“我們要做的就是為都市農業產業需求提供基礎支撐,實現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并駕齊驅’。”楊其長說。
采用“3+2+N”科研模式
推進向農業強省轉型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正當時。成都作為西南地區唯一一個獲批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的城市,國家成都農科中心將成為成都農業振興的強力助推器,目前農科中心已有3個項目納入《中國農業科學院“十四五”規劃建設項目》和《農業農村部直屬單位中長期基本條件能力建設規劃》。
農業現代化的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抓住現代農業發展新趨勢,國家成都農科中心將著力解決城市、食物、資源、人類健康等一系列重大科學問題,在功能植物培育、植物光生物學與光環境控制、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垂直農業等核心關鍵技術上不斷下功夫。
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翅膀”離不開人才隊伍、服務平臺的開發。國家成都農科中心現已遴選出首批入駐的科研團隊22個,還聯合在蓉的農業高校、科研院所、龍頭企業等科技資源,共同組建服務全川的農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以數字化手段服務全川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將高效運轉。
“目前,國家成都農科中心分別與四川農業大學、成都大學、成都市農林科學院、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共建功能植物、設施農業、疫苗創制及試劑診斷等研發平臺,全面推進科研工作,借助四川省豐富的農業資源,解決農業技術存在的共性問題,全面推進四川向農業強省轉型。”楊其長介紹,此外,中心正在加快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加強與成渝科教單位深度合作,已與重慶市農業科學院、西南大學簽署相關合作協議。
“通過各種方式,把科研成果與產業對接起來,形成一個科產融合的創新基地,快速轉化科技成果。”楊其長說,目前,國家成都農科中心確定了“3+2+N”重點科研方向,“3”為都市農業、智慧農業和功能農業;“2”為循環農業和疫病防控;“N”為與之相關的系列學科方向。未來,通過創新平臺的構建和產學研深度融合,國家成都農科中心必將成為引領四川、帶動西南、服務全國的現代農業創新示范基地。
致力于全面打造高科技種養殖、綠色生態、旅游觀光及餐飲康養為一體的現代化智慧農業園。